一、中国制造企业为何要提升新质生产力
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基石,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需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今年两会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释放了坚定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鲜明信号。
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接近40万亿元,占GDP的31.7%,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环境依然异常复杂,地缘政治、大国竞争等冲击越发明显,产业链外迁不断加剧。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仍面临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基础薄弱、产品质量偏低、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问题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打造世界一流的专业领军企业,成为了摆在中国制造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制造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也需要将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作为战略目标。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传统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投入,而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增强核心功能的重要途径。
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是指企业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内,通过专业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深化改革、管理提升等手段,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卓越性能以及优质品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和领导地位。当前,我国制造类企业,尤其是国有制造类企业正处于“高”(高水平的协同)“质”(质的有效提升)“量”(量的合理增长),以及“源”(技术源头)“升”(产业升级)“态”(产业生态)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把创建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放在突出位置,从而更好地面对国企改革的新形势和市场变化的新挑战。
由此可见,制造业提升新质生产力和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通过提升新质生产力,企业可以降本增效,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和ESG水平,从而为实现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从而为实现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尊龙凯时咨询服务过众多制造类企业,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和上市公司。本文综合尊龙凯时多家制造类企业项目经验,围绕提升新质生产力,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这一核心主题,旨在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创新的视角。
三、生产力变革:新质生产力的提升策略
新质生产力是涵盖科技化、绿色化、数字化的集合体,本文将探讨以上三个方面如何帮助制造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效、环保和智能的生产方式。
01、科技化——推动生产力革新的关键动力
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例如,在整车制造行业,新质生产力将会对整车制造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以及检测环节进行变革和重塑,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将会量产应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废品率的同时,人工参与度大幅减少。此外,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例如,智能汽车作为移动终端,将突破原有驾乘限制,深度融入智慧城市、智能网联等领域。
科技化可以从创新和技术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中创新指标包含创新研发数量、创新产品收入等,技术指标包含劳动生产率、R&D等。
02、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通过实施绿色生产,企业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绿色化和生产流程的优化,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例如,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用高硫石油焦生产燃料气和氢气供各装置使用,实现“变废为宝”。
绿色化可以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中资源节约指标包含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环境优化指标包含废物利用率、废物排放量等。
03、数字化——提升生产力的新引擎
企业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变工业资源配置模式。此外,数字化还可以帮助提升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通过建立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实时掌握供应链的状态,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例如,在数据和算力的支撑下,基于数字孪生和扩展现实等沉浸式技术对生产制造全环节进行仿真推演和协同交互,从而实现操作高精度和决策智能化。
数字化可以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中数字产业化指标包含数字资产规模、数字化创新能力等,产业数字化指标包含智能制造能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等。
三、战略目标: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
在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的过程中,需要融合新质生产力科技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的关键要素,牢牢把握“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总体要求,兼收并蓄世界一流企业优秀实践,在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资产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居于世界同行业前列,在细分领域、进口替代、“卡脖子”技术攻关、产业协同、组织活力、价值创造等方面不断实现跨越。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讨论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
01、聚焦专业,突出主业,优化业务布局
一是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基础,聚焦主业、专注主业、突出自身特色,围绕主业开展有限相关多元化发展,落实好五年规划和未来远景规划。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肩负着提升服务国家战略执行力的责任,因此,企业战略主攻方向和业务结构,必须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
二是坚持专业主义、长期主义,筑牢基础,拓展重要领域,形成核心产品有“拳头”、高端产品有个性、新型产品有突破的产业体系布局。
三是资本赋能,围绕产业优势资源开展并购整合,对于和主业密切相关的优质标的,通过直接并购或设立产业基金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与主业协同发展。
四是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品牌建设,形成有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卓著品牌。
02、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强化核心竞争力
一是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公司科技创新的领导体制和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使组织体系适应公司改革发展和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战略实施需要。
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开展相关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的系统集成及工程化试验验证与产业化推广应用。
三是加大有效研发投入,完善研发投入长效机制,推动有效研发投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推动研发强度聚焦经济主战场、企业关键技术需求和市场潜在需求,获取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四是推进开放协同创新及成果转换应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牵头组建或与政府、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成立联合研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创新联合体。
03、强链补链,资源整合,提升产业引领力
一是聚力补链强链延链,提升产业控制能力。强化供应链的内外部协同、上下游协同,通过补齐短板弱项、锻造长板优势、深化开放合作等举措,逐步打造步调一致、协同性强的大供应链体系建设,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和高质高效的生态链。
二是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在企业内部,持续做好企业标准化建设;在国内,发挥行业标准引领作用,积极承担、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国外,深化国际标准合作交流,建立内外联动的标准国际化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快高值专利培育。开展专利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打通“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市场化”价值链条。
04、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激发动力活力
一是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科研攻关、项目攻坚中创建党员突击队等载体,创建形成一批党建业务融合典型示范。
二是打造制造企业科技转型治理体系。在符合条件下,推行“科学家进董事会”机制,建成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的董事人才队伍;引入外部专家参与企业战略筹划的柔性机制,强化专门委员会对重大投资、科技创新事项的支持参谋作用。
三是持续推进“四能”改革,以灵活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打造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契约目标的科学性与挑战性。
四是完善引才机制,健全“育”“用”“留”体系。系统建立科技人才队伍管理体系,为科技人才建功立业搭好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系统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构建公司良性发展的格局。
05、管理提升,精益生产,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一是以精益管理为抓手,促进效能持续改善。将精益管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围绕生产环节,构建生产制造管理体系及评估标准,作为精益管理、精益生产的总纲贯穿全生产流程;优化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加大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控力度,将成本指标纳入预算指标体系,动态监测,持续改进。
二是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加快推进产线装备由点及线,从面至体的全方位升级,实现生产现场少人化、无人化,流程管理协同化、一体化,持续提升生产能力、生产质量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逐步实现生产线的数智化升级。
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绿色企业。利用工艺技术优化提升耗材利用率,对危废实现无害化处置,逐步推进水资源、生产物料、原料包装等无废化利用,助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绿电项目开发,利用厂房、办公楼、仓库等屋顶及厂区闲置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推进智慧能源绿电在公司多场景应用。
四、结语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提升新质生产力,并建成世界一流的专业领军示范企业,需要在专业、创新、管理、特色等多个方面下足功夫。只有在聚焦主业发展前提下,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的全面迭代升级,才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