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转企,经营思路先行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据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针对事业单位改革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性部署。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包括“加大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推进事企分开”。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是按社会功能将事业单位划分为3类——承担行政职能的,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公益属性。

 

其中向企业转型的事业单位面临诸多挑战,法人治理、公司制度、对外管理关系与合作关系的处理、人员安置等方面都是必要的工作事项。同时,转企的过程还存在着很多工作,处理方案依企业而异、依管理人员的水平而异、依所处行业而异,这些弹性空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制成效。总结过往经验,需要做好三件事:转变经营思路与明确业绩目标,调整组织权责体系,以及识人用人有效激励。

 

一、经营思路的深刻转变:从依赖到自主

 

首先是经营思路的转变。作为企业,核心任务是创造价值、实现盈利,对于国有企业,还要确保主责主业不偏离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高效运营,这些都是基本要求。在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的征途中,经营思路的转变不仅是起点,更是贯穿整个转型过程的核心驱动力。所以需领导层及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作为市场主体,必须摒弃过去依赖政府拨款、行政指令的惯性思维,转而拥抱市场竞争,积极寻求创新增长点。企业需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分析行业趋势,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战略,通过优化产品服务、提升运营效率、强化品牌建设等手段,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事业单位需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在转型初期,许多单位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战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了解行业趋势、分析竞争对手、评估自身优劣势,单位可以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蓝图,明确主营业务和增长点,为后续的转型工作提供有力指导。

 

二是需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计划经济时代,事业单位往往以完成上级任务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客户需求和市场反馈。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因此,事业单位在转企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创造客户价值,单位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市场经济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经济形态。事业单位在转型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同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创新要素,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以满足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二、组织机构的合理调整:构建高效管理体系

 

转企过程中,组织机构调整、各级权责明确同步进行。在转型过程中,事业单位原有的组织架构往往难以适应企业化运作的需求,因此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包括精简管理层级、优化部门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确保决策高效、执行有力。同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如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进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通过这一系列调整,构建起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灵活高效的组织体系。

 

精简管理层级和部门设置是首要任务。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和压缩部门数量可以简化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职能重叠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在调整过程中应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确保每个部门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相互协调配合。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关键所在。现代企业制度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结构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等。通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进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同时也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内部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稳健运营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在转型过程中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财务审计机制等制度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并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

 

三、识人用人与有效激励:激发组织活力

 

识别与业绩目标匹配的人才,以及合理渐进的激励机制,是企业业绩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路径,是激发组织活力、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所在。事业单位转企后,人才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需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以业绩为导向,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同时,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绩效奖金、职业晋升通道等,既体现公平性又兼顾差异性,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还应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培训,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拓宽视野,与企业共同成长。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是前提条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员工的绩效、能力、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可以确保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员工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水平。

 

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关键所在。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在转型过程中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行业特点设计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还应注重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合力。

 

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是员工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在转型过程中应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事业单位转企的成功,离不开经营思路的彻底转变、组织机构的合理调整以及人才管理的持续优化。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事业单位转型为现代企业的核心框架。只有在这三方面都做到位,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在转企过程中平稳过渡、顺利转型,最终实现从依赖政府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的华丽蜕变。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